洪山区位于长江之畔,东湖之滨,是武汉市以城带郊的中心城区。全区自西向东呈半圆形,东抵鄂州市,南与江夏区接壤,西与武昌、青山两区相邻,北与黄陂区、新洲区隔江相望,是武汉的东大门。文特色浓郁,科教智力密集,交通发达便捷,山水资源丰富,发展空间广阔,是创业、居住的理想之地。获得市级“山水园林城区”称号。
洪山丰富的山水、路桥、科教及历史人文等资源,为发展旅游休闲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。已经形成以东湖九峰城市森林保护区为核心的大东湖自然景观线路。比西湖面积大5倍的东湖,水面面积34平方公里,沿岸被34座山峰环绕,山下有湖,水中有山。秀丽的山水,丰富的植被,浓郁的荆楚风情和别致的园中园,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。九峰山方圆20平方公里,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,其丁管峰海拔200米,是武汉城区第一高峰。九峰山上林木遍布,风光秀丽,气候宜人,是人们亲近大自然的理想去处。形成了环汤逊湖严西湖青菱湖黄家湖周边的乡村休闲旅游线路。汤逊湖拥有水面1.5万亩,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区域:农家乐园区、水上运动游乐区、避暑休闲区。还有张公山休闲娱乐度假区、黄家湖休闲观光风景带等等,为人们的休闲娱乐提供了绝佳去处。形成了以武大、华科大、光谷步行一条街、卓刀泉历史文物古迹、图书城等众多科教历史景点为基础的科教文化线路。东湖海洋世界、鸟语林、武汉植物园、中南民大博物馆、中国地大博物馆、绚丽多姿的武大樱花,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多处景点,让人们在游览中增长知识,陶冶情操。
洪山区最佳旅游时间为春秋季。洪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,四季分明,无霜期长。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~1190毫米。一年中气温变化大,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°C左右,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4°C,存在着夏季高温,冬季冷冻等弊端。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-8月,通常春夏多雨,秋冬少雨。
洪山地域自汉高祖六年(公元前201年)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,均属武昌县管辖。1949年10月,在武汉的江南地区成立了洪山、武泰、挹江三个郊区;1951年5月,撤销三个郊区,成立武昌郊区;1951年7月,武昌郊区改为东湖区和南湖区;1954年2月,改东湖区为洪山区;1956年6月,南湖区并入洪山区。之后又经过一些演变,成为了如今的洪山区。洪山作为独立行政区虽然时间不长,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,从西周直到新中国成立,洪山均属历史上的武昌县(今江夏区)管辖。这里山清水秀,风景优美,吸引着历代的精英人物,耸立着历史上众多特色建筑。在这里,有南望山上西汉时期的蛮王冢;有在东湖风景区为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所建的行吟阁;有洪山上的施洋烈士陵园;有光谷广场上的李四光等著名科学家的雕塑群像等。这里还有建于南朝的宝通寺;建于唐代的北洋桥;建于元代的无影塔;建于明代的洪山宝塔、莲溪寺。近几年来得到修复并开放的卓刀泉古寺,位于伏虎山麓。相传东汉末年,关羽曾驻兵于此,因天旱无水,兵干马渴,关羽一急之下,卓刀于地,顿时水涌成泉,是为“卓刀泉”。